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 正文

热点直击:“通缩”热议再起!究竟怎么回事?|每日看点

2023-04-19 18:08:43    来源:众赢智投

中国经济“通缩”了吗?

随着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CPI数据,与之相关的讨论声忽然多了起来。


(相关资料图)

详情参考:国家统计局:2月CPI同比上涨1% PPI同比下降1.4%

所谓通货紧缩,按照学术定义,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货币的价值升高,商品及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人们比较直观的感受是物价下跌。

或许有人认为物价下跌是好事?但是与通缩紧密相连的,则是经济衰退!

为什么市场上会有这个担忧?

回到CPI数据上来看,3月CPI同比上涨0.7%,低于预期的1%。这一涨幅是近1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环比下跌0.3%。

拉长时间线来看,CPI同比增速一年来首次跌破1%,并大幅偏离2%-3%的黄金区间;而PPI已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然而,低物价与高货币却共存,3月M2同比增长12.7%,新增信贷和社融均大超市场预期,一季度金融数据走强。数据公布后,引发了学界关于“通缩”的讨论。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数据:

先说环比,即比上一个月跌0.3%。

第一,食品项。主要受猪价和鲜菜价格下降影响,共影响CPI下降约0.23个百分点。

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下降7.2%,降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近六成。

受存栏量较为充裕及消费需求回落影响,猪肉价格下降4.2%,降幅收窄7.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第二,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出行需求持续恢复,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上涨3.5%和2.9%;春装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5%;比较突出的“拖累因素”是车企降价促销,以至于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1.9%。

这点在乘联会曝出的数据中也有体现,数据显示,东风雪铁龙C6轿车3月销量暴增,单月实现销量1259辆,同比增长436%,超过该车型过去8个月的销量,销量排名也上升214名。

再说同比。

从细分品类看,上涨部分,有赖于鲜果价格上涨11.5%,猪肉价格上涨9.6%,鸡蛋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上涨7.8%和7.4%;服务价格上涨0.8%;而拖后腿的,是鲜菜价格下降11.1%和交通工具同比下跌3.3%。

究竟是否通缩?专业人士各有表态:

经济学博士马红漫老师看着数据,担心目前出现了通缩迹象:

CPI虽然是正增长,但对应GDP5%左右的增速,CPI却接近0,是明显的物价萎缩。

财经评论员刘晓博却告诉我们:

严格意义上的通缩,是以下两种情况至少出现一个:

1. CPI同比涨幅为负,且维持3个月;

2.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负,且维持3个月。

第一种情况,CPI虽然接近于零增长,但毕竟还没有转负。

第二种情况,中国央行11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M2增速并不为负。

因此通缩并未真正发生。只能说是“非典型通缩”。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表示,老百姓可能认为物价越低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物价一旦持续下跌至有通缩压力,经济发展就会出现明显问题,例如就业机会减少、经济繁荣度衰退等,大家的日子不会变好。一定要防止通缩。2%-3%的物价上涨是可以接受的,如接近和超过4%就要发力压制通胀风险。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CPI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回落共同影响,食品价格下降尤为明显。PPI同比回落也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海外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石油价格下降等导致PPI在高基数下同比下降。就后续情况看,目前国内融资需求较高,信贷等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CPI中服务价格、PPI中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意味着经济仍在企稳恢复,经济面临的通缩压力不大。

华创证券的研究表明,难以直接简单地将CPI定义为“通缩”。华创证券认为,从结构上来看,3月CPI环比下降0.3%,其中主要受供给扰动较大的食品项以及汽车降价促销活动这两个短期因素拖累,但中长期的服务消费需求这一主线仍在持续修复,在核心CPI同比向上修复、下半年低基数作用下CPI同比可能再次走高的阶段。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回应了“中国经济是否会走入通缩”提问。他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关于今年以来一季度CPI的涨幅回落,付凌晖表示,主要受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

首先是季节性因素。今年春节在1月份,春节后随着市场需求回落,价格一般都有回落。

二是部分食品价格走低。随着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比较多,环比和同比价格都出现了下降。还有猪肉价格,今年生猪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减少,价格有所下行,这些都带动CPI回落。

三是能源价格回落。在我国CPI中,能源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放缓,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市场价格总体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3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6%、7.3%。

四是汽车价格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受汽车优惠补贴政策到期和排放标准调整等因素影响,近期车企降价促销力度比较大。3月份,燃油小汽车价格同比下降4.5%,这些都会影响价格变化。

五是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去年同期价格基数比较高,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CPI价格同比涨幅回落。

中国新“二元结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通缩问题,与人们一般意义上讲的通缩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果不能将这当中独特的原因讲清楚,用一般的解决通缩的方式来应对,将来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孙立平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二元结构。这个二元结构的两个部分,一元叫国计一元叫民生。

孙立平总结了几个要点:

第一,我们现在的通缩,不是由货币供应不足引起的,也不是由利率太高引起的。我们的通缩是一种淤塞型通缩,是足量的货币在二元结构中淤住了。

第二,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加大货币供应量,也不是降低利率,甚至都不是疏通经络的问题。即使是像美国那样直接发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要打通二元结构,在不能完全打通的情况下,至少重心应该往下面的民生部分下沉。

第三,我们在通缩的同时,要警惕通胀随时爆发。现在巨量的M2虽然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像一般解决通缩的方式加大货币投放,不仅可能会引爆通货膨胀,甚至可能会导致滞涨的出现。

不过,一些国际机构及专家对中国今年经济发展表示乐观。

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4月10日表示,今年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但中国将是例外,预计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过5%。3月底,世行发布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形势报告,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至5.1%,大幅高于该行1预测的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3%,2024年的经济展望会好一些,但也会低于过去10年3.8%的增长。但同时,当前也有很多国家展现了活力,比如中国的经济在强力复苏。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丁爽表示,在不发生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今年会受益于疫情后生产生活回归常态的内生动力,去年相对宽松宏观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低基数的拔高效应,实现5.8%甚至更高的增长率不足为奇。

大家觉得中国经济现在是初始阶段的复苏还是通缩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